赵黛青教授应邀到地理科学学院作学术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新闻2015-12-01 15:59: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应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邀请,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赵黛青教授于11月26日下午3点在地理科学学院101室作了题为“广东碳交易体制机制探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地理科学学院张争胜副院长主持,地理科学学院陈忠暖教授等百余名师生听取了报告。
在报告中,赵黛青教授以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即将出席的巴黎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引入,从当前全球低碳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出发,说明我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已由粗放型逐渐转变为集约型;另外,在资源、环境等诸多条件的制约下,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发挥市场的调配作用成为必需。赵教授还通过展示碳交易里程碑事件图和中国经历碳交易市场的路线图,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基本概念、内涵和意义作了详细阐述,并强调了该机制意在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进行产权界定和交易,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赵教授还就我国当前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具体介绍了如何使用基准法和历史法对现有不同的控排企业配额进行核算,并以配额抵押、配额储存等一系列派生的金融活动说明了这一制度的潜在影响力。
报告会后,赵黛青教授就师生所提出的多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地理科学学院陈忠暖教授对本次报告会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在座师生学习赵黛青教授将科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科研精神。
赵黛青,日本东北大学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能源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理事,兼任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低碳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机制体制研究组组长,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等。长期主要从事新能源发展战略、低污染燃烧技术等方面的工作。研究内容涉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能源发展情景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的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气候变化应对策略、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工业窑炉节能减排技术等。承担并主持了国家973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规划战略研究项目、国家发改委低碳发展专项研究项目、国家发改委清洁发展机制资金赠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英国繁荣战略基金项目(SPF)、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世界银行能源可持续发展项目、亚洲银行能效电厂项目等几十项重要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持翻译著作1本,向各级政府提交能源软科学研究报告60余份,主编/参编专著7部,组织国际性论坛多次。
(文/图 王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