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争胜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2016-03-10 16:50:55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张争胜副教授 |
个人简况: 张争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男,1972年1月出生,湖南祁东人,中共党员。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名学会理事,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理事,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顾问专家组成员,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培养对象。1993年毕业于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1996年入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韩渊丰教授,1999年留校任教。2006年从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学院教学科研秘书、工会主席,2009年起任副院长。主要从事区域地理学、南海诸岛地名、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讲《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中国区域地理》、《综合自然地理》等本科课程和《中国区域发展研究》等研究生课程。 2001年获华南师范大学“为了明天”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008年获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更路簿>与南海诸岛土地名的文化解读》、广东省佛山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佛山市优化土地利用问题研究》、《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测绘》、《惠东县安墩等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建筑组合动力粗糙度 z0 曲面形成机理的风洞模拟》、《百年来广州下垫面变化对地面风场影响的风洞模拟及其与热岛的关系》、《多核型都市区路网演进与景观空间格局变迁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双核都市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研究》,《广东省佛山市土地利用的控制与战略研究》、《广东省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课题研究。参与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中国区域地理》(第二版)、《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三版)、《中国地理图集》等著作编写。已在《学术研究》、《地理科学》、《中国沙漠》、《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区域地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经济学、地名研究、旅游规划等。 |
教育背景: 1989-1993年,就读于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1999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读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2-2006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自然地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
工作经历: 1993-1996年,在湖南省祁东县第一中学任教。 1999年至今,先后任华南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 |
主讲课程: 《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中国区域地理》、《综合自然地理》、《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
科研项目: 2000年参加《珠海市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 2002—2003年参与广东省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3—2005年参与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贵金属矿山清洁生产示范研究》(编号:2002C3201)。 2004—2005年参与佛山市“十一五”规划前期课题《佛山市土地利用与控制的战略研究》。 2005—2006年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双语教学课题。 2005—2006年主持华南师范大学《雷州半岛区域地理实习》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课题。 2005年参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规划》。 2004-2006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核都市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2006年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州下垫面对地面风场影响的风洞模拟及其与热岛的关系》。 2006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百年来广州下垫面变化对地面风场影响的风洞模拟及其与热岛的关系》。 2008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核型都市区路网演进与景观空间格局变迁研究》。 2009年1-5月参与《广州市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009年8-10月参与《茂名市茂港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009年9-12月参与《基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统一前提下的广州市产业用地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0年1-5月主持佛山市“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佛山市优化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2011年主持《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测绘》。 2012年《惠东县安墩等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项目》。 201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更路簿>与南海诸岛土地名的文化解读》。 |
代表性学术著作和论文: 张争胜、王军科、张端阳,《湛江市综合自然力评价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0年第4期; 张争胜、黄龙昌、吴翔、孙武,《区域发展限制性因素的探讨》,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年第1期; 张争胜、张加恭、孙武、廖伟群,《区域地理研究创新之路》,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4期; 张争胜、周永章,《粤西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张争胜、张加恭、廖伟群,《雷州半岛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4期; 张争胜、周永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第1期; 张争胜、周永章,《湛江市农业竞争力研究》,热带地理,2005年第3期; 张争胜,《面向21世纪的综合自然地理教材》,地理科学,2006年第2期; 张争胜、张加恭、廖伟群,《区域地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热带地貌,2005年1、2期; 张争胜、周永章,《半岛学及半岛区域发展研究》,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张争胜、周永章、张林英,《中国三大半岛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学术研究,2007年第2期; 张争胜、张加恭、廖伟群,《虚拟实习:高校地理课程野外实习的新拓展》,热带地貌,2007年第2期; 张争胜、孙武、周永章,热带滨海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定量评价——以雷州半岛为例,中国沙漠,2008年第1期; 张争胜、张加恭、廖伟群,《区域地理野外实习绩效评价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27卷第1期; 张争胜,《自然地理学的集成与创新——评刘南威教授主编的〈自然地理学〉精品教材》,地理学报,2009年第5期。 2008年参与“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区域地理(第二版)》编写(第三作者),广东高教出版社,2008年7月。 2009年参与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三版)》编写(第三作者),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 2009年参与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地理学实践教程》编写,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 2010年参与《中国地理图集》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2010年1月。 2010年参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编写,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 2013年参与《广州市产业用地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写(第三作者),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 |
联系方式: E-mail:zhangzsh1@aliyun.com 办公电话: 020-85215950 传真:020-85215910 |
标签:#张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