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地理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题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新闻2016-08-24 13:44:09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地理科学学院澄曦服务队赴汕头澄海开展暑期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2016年7月19日到27日,地理科学学院澄曦服务队在汕头市澄海区外来工慧斌小学成功开展了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包括了为慧斌小学外来工子女举办的寻梦夏令营,以及以“汕头澄海老城区交通状况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题和以“儿童地理学视角下澄海区流动儿童友好空间”为题进行的两个特色调研项目。参与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共有29名队员以及李霓虹随队指导老师。学院对此次三下乡活动也给予了大力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三下乡期间地理科学学院党委谢朝阳书记、钟巍院长一同探访了队员们,并给予了队员们莫大的关怀与支持,同时也为队伍的工作指明了方面。
澄曦服务队组建于2012年4月份,并于同年6月份与该校签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协议。成立时间虽短,但已获得包括“华南师范大学2012及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广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大小荣誉。今年是澄曦服务队到汕头市澄海区外来工慧斌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五年。
为提高服务质量,我队今年在教务、活动等各板块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
教务方面,开展“生活中的地理”地理特色系列课程,该课程包括认识、理解、运用生活中的地理。同时,开展“自然伴成长”自然课堂系列教育行动,包括植物科普课程、“向大地求助,拯救我的公主”定向越野、“巧手工匠”午间手工活动,加强孩子对自然的认识与热爱。
活动方面,举行“以歌连心,为梦而声”潮语歌进校园活动,宋亦乐、罗暘暘领衔十位本土歌手化身“圆梦大使”走进慧斌小学带领学生学习潮语歌曲,通过学习本土语言的形式增强外来工子女对当地的归属感。开展“发现万物美”自身以及周边人事感悟系列活动,该活动中包括今年的“明星经纪人”特色制度,队员带领孩子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糖果信封墙”活动,实现孩子与队员、孩子之间以及队员之间的零距离沟通,同时通过写信传递赞赏之情的方式发现自身及他人之美;“手绘地图”活动,画出学校及家庭周边地图,增强孩子的地理认知,同时增强流动儿童群体对当地的依恋感。
宣策方面,活动出发前制作《小太阳心愿盒》出征视频,队员们对下乡活动满怀期待。下乡期间录制并制作《小孩有话说》儿童自由访谈节目,鼓励外来工子女自由畅谈,深入了其世界观和价值观。
调研方面,我们围绕着“汕头澄海老城区交通状况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的课题、在澄海区的多段路口、多时段派发问卷,取得313份有效问卷。同时,我们也对澄海区交通局等部门进行访谈。另外,围绕“儿童地理学视角下澄海区流动儿童友好空间”为题的调研项目,对多个外来工家庭进行采访,取得了62份有效问卷,争取以调研成果回馈该地,为该地的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活动开始前,与华师大居委合办游园会活动获得了居民捐助的三百多本儿童读物;同时也得到京东电商企业以及学子游旅游平台价值1400元的教学物品资助。下乡期间得到了汕头共青团以及澄海共青团的大力支持,他们多次在官网上刊登我们队伍所投的稿件。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下乡活动中的潮语歌进校园活动目前为止得到了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大洋网、大华网以及潮汕网的报道,随后,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21CN新闻、大河网,东方网,华龙网,人民网河南频道,东海资讯也对本次的潮语歌进校园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
地理科学学院大槐服务队赴恩平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
7月18日—7月31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组织的赴恩平大槐服务队,联合江门市义工联、江门市五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江门市紫茶小学多方力量,在恩平市大槐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暖留行动”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实践活动。
大槐镇是恩平市西部的一个贫困小镇,由于当地大部分的田地承包给了外商,大量的劳动力被迫流动到更远的城市,加之镇圩交通不便,当地的留守儿童问题突出。服务队围绕“陪伴”这个主题,充分运用专业所学进行了教育帮扶服务活动。针对大槐镇教育资源缺乏和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心理陪伴、科学常识薄弱与对生命意识淡薄等特点,服务队设计了以“圆梦促成长”为主题的支教课程,其中包括了“语言表达”、“生命体验”、“科普知识”、“团队培训”四大板块,旨在让当地的留守儿童明白他们并不是“被抛弃的孩子”,世界很大也很精彩,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让他们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此外,在江门市义工联与江门市紫茶小学的大力支持下,服务队成功开展了“城乡结对家庭”关爱活动。服务队通过大槐镇中心小学的协助和江门义工联的帮助,在今年四月逐一到将要服务的留守儿童家庭中了解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表现等情况,并且撰写成调查报告;服务队带着调查报告通过江门市紫茶小学校方的联系,找到了对公益事业热心的学生家庭,促成了紫茶小学和大槐中心小学一对一的“家庭结对”。紫茶小学每个热心家庭会为大槐中心小学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家庭捐助至少2000元的助学金和其他学习物资,还对服务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服务队作为双方的纽带,将为双方创造更多交流机会,促使彼此更加了解,共同成长。
在同一片蓝天下,每个儿童的童年应当是公平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为城市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力量,而这些孩子的成长,需要社会的帮助与回馈。地理科学学院赴恩平大槐服务队开展“暖留行动”,也正是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温暖更多的留守儿童。
地理科学学院赴南澳服务队获校内外肯定与支持
2016年7月下旬,地理科学学院回访南澳县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在当地开展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该服务队自2008年以来,连续8年坚持在南澳开展支教、调研活动,受益人数每年高达10000人,并已与南澳中学、南澳团县委、南澳县气象局、旅游局、林业局等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受到当地学生、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南澳志愿服务队以“青春南澳,耕牧沧海”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如特色地理支教、气象科普活动、研学旅游调研等,获校内校外肯定与支持。
调研组结合地理专业,关注南澳当地政府旅游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南澳研学旅游资源的调研,为南澳旅游规划进言献策。该队伍开创了研教结合模式,结合地方县志和实地考察黄花山后的第一手资料,为当地中学生开设特色地理课程“发现黄花山”,增强了调研课题与教育帮扶的互补性。支教组紧扣专业特色,开发了“人文南澳”、“自然南澳”、“南澳可持续”、“素质拓展”四类趣味课程。该服务队还与南澳气象局合作,开展了面向全县的气象局科普活动。地科院廖伟群老师不仅在队伍准备阶段给予了专业指导,还随队指导。
该队伍在廖伟群老师和何雪梅老师的指导下,先后获得了广东省与人公益基金会、广州市青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近5000元的资金支持,并得到了志愿服务方面的专业培训。同时,南澳县电视台、南澳县团委、南澳县气象局等多家单位对服务活动进行了报道。截止到目前为止,南澳服务队已获得县级以上媒体报道数20余次,包括共青团南澳县委员会的官方微信号“南澳青年”、南澳岛内资讯最大的官方微信号“南澳海岸”、“南澳岛旅游网”、“南澳百事通”等均对南澳服务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与转载,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地理科学学院红十字会赴大埔开展医疗科普专题实践活动
7月下旬,地理科学学院红十字会服务队在梅州大埔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由26名大学生组成,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青春·健康”为主题,开展医疗科普专题实践活动,切实将“两学一做”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该服务队作为地理科学学院红十字会组织的队伍,队员大部分是红十字会会员,拥有良好的救护知识与实践经验。他们充分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通过海报宣传、游戏互动、现场咨询等形式,面向当地群众开展医疗知识科普活动,如三高饮食禁忌、防蚊虫害、防暑、运动急救等实用的日常医疗知识。在进行医疗救护知识科普之余,服务队结合专业特色,以虎山中学为实践基地,面向高中生开展了特色课程。与其他实践队伍不一样的是,该队安排了医疗课,手把手教会高中生包扎、止血等基本的急救知识,让急救常识走进当地学校。与此同时,该队伍还牢牢把握这一难得的实践机会,紧扣地理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对大埔县进行了红色革命文化认同感的实地调研,力争通过专业的调研报告进一步推动当地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
在去年已经签订了基地共建协议的基础上,地理科学学院今年在虎山中学进行了隆重的基地挂牌仪式,未来将合作开展更多富有意义的实践项目。
地理科学学院赴梅州服务队深入体验客家文化
7月下旬,地理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五年赴梅州华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华城镇党委书记黄国标、团委书记陈文顺与队员们举行了座谈会。黄书记介绍了实践地的基本情况、著名景点和文化历史,详细了解服务队的工作计划并提出了宝贵建议。
为帮助队员充分了解华城镇的悠久历史和乡土地理,镇团委书记陈文顺和葵富小学校长廖辉云亲自带领队员走进长乐学宫。长乐学宫身处现代“学宫”五华中学内,陈书记带着队员们从仪门进入,宫墙内麒麟浮雕灵动古朴,大成殿前檐斗拱巧精巧绝美,挑梁彩雕巧夺天工,古建筑的气韵在此充分体现。一行人缓缓走过状元桥,阅读东厢房中的科举介绍,欣赏古典文学展示,并在孔子像前,静静感受着客家人对文化和教育的尊崇。跨过朱红色的门槛,走进安静的西厢房,摆放在最前方的展示柜中,是来自五华县华城镇狮雄山出土的秦汉文物。
通过此次出行,队员们受益良多,深刻认识了客家文化的内涵,对队伍的调研课题也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地理科学学院赴汕头鮀浦服务队顺利开展暑期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7月19日—7月26日,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鮀浦服务队开展了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队伍由18名大学生组成,均来自地理科学学院2015级。
秉承地理科学学院 “温暖大家庭”的传统,该队伍将学院的“学长制”带到了支教学校。18名队员分为9组,每组分别跟进若干名支教学生,充分了解支教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并在活动结束后继续保持与支教学生的交流。队员们立足于地理专业,结合生活实际,为当地学生开设了“宝矿在哪里”“小小气象站”“历法知多少”“潮水情”等趣味地理课程;还通过英语、田径、音乐、绘图、书法等课堂和学习分享会、读书总动员、定向越野等活动,切实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务实的基础上追逐梦想。一位支教学生在日记写道:“我从来不敢放声唱歌,可是今天的课让我开始放开心结,唱了起来。我的心情好了很多,这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吗?”在义务支教的同时,该队伍紧紧抓住实践机会,尝试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潮汕文化和地方发展,尽大学生的智慧与力量为实践地做奉献。
实践期间,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谢朝阳、院长钟巍专门前来探访服务队,并仔细了解队员们的饮食、住宿、活动开展等情况。适逢广东医科大学“回归线”三下乡队伍与鮀浦服务队合作开展医疗常识科普活动,钟巍充分肯定此项活动,他强调学科合作、交融与叠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提倡。谢朝阳提醒队员们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持久、高效、接地气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教育事业注入新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