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经纬 | 从硕士到博士,来看看宝藏毕业生们的进阶之路!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新闻2020-12-24 17:24:46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2020届硕士毕业生国内高校升学经验专访

(第2期)

今年,我院共有5名2020届硕士毕业生成功考取博士研究生,其中3人被国内高校录取,2人被国外高校录取。

回顾上期,吴晨晖和贺辰戋同学作为成功被国内高校录取的毕业生,向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升学经验。本期访谈,我们有幸请到了另外一位同样被国内高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他是被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录取的苏海洋同学,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同学有哪些升学经验和体会吧!


业精于勤  厚积薄发

微信图片_20201224172515.jpg

受访人:苏海洋,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7级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陈朝隆副教授,现已被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录取。

采访人:且之,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9级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Q

且之(且):首先恭喜师兄成功上岸!请问师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考博的打算,当时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

苏海洋(苏):其实在地科院考研面试的时候,我就向当时人文地理专业的面试导师们说过自己有读博的想法,因为虽然我是从管理学跨专业考研,但是不想把自己本科所学的知识浪费掉,而是希望能够进行学科交叉去做些研究。但是在在读期间,我并没有仅以读博为最终目的,而是全方面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考取教师资格证,具备做中学地理教师的资格,偶尔代课和做考研家教,培养自己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察看自己是否适合做教师的素质;参加党建工作、三下乡志愿活动、班级工作,培养自己做高校辅导员、公务员的能力;参加学术论坛,发表学术论文,培养自己做科研的能力;参加项目调研与策划,培养自己进入企业工作的能力。可以说,那段时间我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尝试一点,想要通过多样的实践确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Q

且:那师兄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考博呢?

苏:首先是,我一直都有读博的打算,但是刚读研的时候会因为自己是跨考生的身份而自卑,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导师,陈朝隆老师能够把我带进师门,跟随他学习。老师在开学的暑假前就建议我阅读有关人文地理学的重要书籍,加强学科基础,所以当时我就打算自己要先把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夯实好,再去做进一步打算,就在阅读期刊文献的过程中,我逐渐对某一理论产生的兴趣,并且一直对前沿动态持续跟踪。其次,无论是在跟随导师参与乡村规划项目还是跟随学院志愿者团队进行实践,亦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我都喜欢对自己所遇到的人文地理现象产生兴趣,并有了进一步探索的想法和行动,以至于逐渐写出一篇篇小论文进行归纳总结或验证分析,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有了帮助。再者,在毕业论文选题中,我选择了利用自己长期关注与学习的理论,与人文地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并通过导师和开题答辩老师的建议,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这样的选题过程让我觉得一气呵成又恍然大悟,找到了研究门路。就是这种奇妙的感觉,让我对读博有了想法。

Q

且:请问考博整个过程复杂吗?要经历哪几道程序呢?您是如何准备的?

苏:可以这么说,考博如果只考一所学校,那么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考博并没有限制只能报一所学校,所以可以同时准备多所学校,有利于规避风险。其中,无论是哪种考博方式,都首先要联系导师,一般通过发邮件让博导知道你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研究方向,一般来讲,如果博导回复你了,那你可以做好报考该导师的打算,但这不意味着博导就会录取你,如果没有回复你,可以过段时间再发一封邮件,若还是没有回复,就另做打算。其次,就要准备好拟博士期间研究计划,有些老师很看重该计划,是需要自己下很大功夫去准备的,这很可能决定是否录取你。然后,需要请两位比较熟悉自己的教授写推荐信,这是考博必不可少的。另外,自己在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就看自己前期是否参与了科研项目、是否有学术论文产出、或者科研项目得奖。再者,就是要搞清楚报考学校的报名时间、还有考试时间,大致可以看前一年的该学校研究生招生网上的简章和各学院的考试方案,如果报考多所学校,也看考试的时间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就要做好取舍。我当时收到博导回复同意报考邮件的学校有四所,其中一所是“申请-审核制”,三所是“普通招考”。“普通招考”一般都在来年的三月中旬之后,所以我当时是报了名,邮寄了需要提交的纸质版材料,买了考博英语和专业课的试卷做准备,但是由于疫情原因,这三场考试直接被推迟到了今年的6、7月才进行,所以我在1月初被暨大拟录取后,就放弃了后面的考试,所以就没有相关经验告知。而暨南大学的考博方式是“申请-审核”制,因为十一月上旬就开始报名了,所以我在前期要准备好申请的材料,包括简历、获奖证书、发表或录用或成型的论文、英语能力证明、本科学位证书、推荐信(推荐人职称证明)、研究的简要经历、本科与硕士成绩单、硕士毕业论文摘要、研究计划、政审表等。提交后等待复试名单,进入复试后要准备不少于15分钟学术情况汇报(PPT形式),其中可以包括自己的科研经历、研究成果、项目实践、研究计划概述。另外,还要准备汇报后的答辩,包括中文回答和英文回答,面试老师一般从自己的汇报内容中来提问,考察自己的专业能力、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

微信图片_20201224172639.jpg

苏海洋与导师陈朝隆副教授合影

Q

且:您在考博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什么阻力?或者有没有那么一瞬间让你想放弃这件事?是怎么调节的呢?

苏:阻力就是研三的上学期,很多同学已经陆续找到了工作。不止我,包括我的同学都感觉比较慌,害怕自己错过机会而遗憾,因为即将毕业,没有找到后路,心里是没有安全感的。而我也尝试过找工作、写毕业论文、联系博导和做研究计划同时进行,找工作无非是为了自己不想错过好的工作机会,毕业论文是关乎自己能否毕业的重头戏,联系博导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否有机会报考(何况还有博导并没有回复),做研究计划是看是否能得到博导赏识的敲门砖,而且我当时写了不止一篇研究计划,因为老师与老师之间的研究方向多多少少会有一点不同,完全一样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在那段时光,感觉自己从早到晚都是坐在电脑面前,熬夜到凌晨。但是幸好可以和家人、舍友、导师和好友交谈,发泄自己的情绪,再就是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Q

且:那么整个考博的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收获或感悟是什么?

苏:我最大的收获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信息资料的收集、研究计划的写作要点、联系导师的方式和内容、面试应答技巧,无一不考验着自己的种种能力。这样一段考博经历也是能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值得回味的一段时光。感悟呢,就觉得有一个好伯乐真的很重要,我认为自己很是幸运,考研考博遇到的导师都很赏识我,这也是鼓励自己前行的动力。

Q

且:你觉得要想成功考上博士,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是凭借什么成功考上的呢?

苏: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科研潜力和勤奋程度,我想每个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待自己,不能因为现状而妄自菲薄或沾沾自喜,而是要给人以希望和未来。我认为我在科研洞察力上有一定潜力,在论文写作上是比较勤奋的,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才会得到博导的青睐。

Q

且:最后请对师弟师妹们说点祝福或建议吧。

苏:亲爱的师弟师妹,硕士三年真的转瞬即逝,在很庆幸来到地科院读书的同时,不要再把自己当做学生、当作孩子了。其实我们除了要偶尔上上课,其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工作,不仅要完成导师的项目和课题,也要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那么,就把这些科研锻炼和项目实践当做自己的工作吧,它培养的是自己的综合素质。因为无论今后从事各行各业,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学习能力、责任担当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学校和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做科研的空间,我们就要把握好研究生三年的时间,在时间-空间中抓住平台和机会提升自己。考博不是唯一出路,但绝对不是一个不好的出路。如果已经想好今后考博的打算,就要为此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要怕失败,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夯实自己的基础能力,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尽力而为,最终都会如愿以偿。

 

图文来源丨苏海洋

采访丨且之

责任编辑丨李汉杰、欧健滨

审核丨陶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