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毕业课 | 地理改变了我们什么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新闻2020-12-30 22:31:23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2020年6月18日

毕业课2.0如期而至

这次,与我们相约的是

曾带我们翻山越岭的温小浩老师和

登岛观海的郭程轩老师


第一节

地质地貌考察之旅


记得从前野外考察之时

小浩老师总指着远方说

“我们到那里去看一下”

而如今我们也时常怀念

跟着小浩“到处看看”的时光


说走就走,一场体力与脑力的挑战

背上知识的行囊,附上全新的行程表

跟着小浩老师一起出发

一起跨越多种地貌类型、多个自然带

以及多条重要地理界线

领略不同的自然景观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320.jpg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325.jpg

察哈尔火山,乌兰察布

第一站

观察火山

一方面,火山形态越完整,越年轻

另一方面,判断沉积物的松散程度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329.jpg

露头露头

“这是大家非常需要熟悉的”

你还能识别出来吗?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334.jpg

内蒙古高原

“高原不一定完全在一个绝对面,

也是有几个不同的高度”

还有远处的堰塞湖看见了吗(考考眼力)?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338.jpg

堰塞湖近景

能推测图中“白色物质”的来源、湖泊的咸淡吗?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343.jpg

阴山,内蒙古


第二站

古老的阴山,遭受侵蚀

盐碱地在雨季时,水分聚集过饱和后蒸发

这些都是我们地质学涉及到的一些内容

(你还熟悉吗?)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347.jpg

河套平原景观

了解远处的防护林与近处的庄稼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352.jpg

贺兰山,宁夏


第三站

于贺兰山跟前

透过倾斜岩层

发现构造运动的重要证据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01.jpg

透过古生代的石灰岩

找出发生断裂的重要证据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05.jpg

透过背斜的褶皱程度

窥探构造力的巨大作用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09.jpg

毛乌素沙漠,陕蒙

第四站

穿梭毛乌素沙漠大峡谷

探秘萨拉乌苏河、河套人遗址

熟悉的10公里(曲线20公里)徒步

“大家在这里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

是的!!!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09.jpg

一起趟河  一起滑沙

当然,怎么少得了摸鱼呢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21.jpg

萨拉乌苏河深切曲流与阶地

一起数过的阶地

你还能找到几级呢?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24.jpg

鄂尔多斯高原,陕蒙


第五站

感受干草原、古城遗迹、沙漠-黄土边界带与沙漠化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28.jpg

干草原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32.jpg

沙漠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35.jpg

离石黄土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40.jpg

冻融沙楔


铃~~~下课铃起,考察中止


翻山越岭勇者无畏

跋山涉水风雨无阻

小浩老师带我们走过的远方

都是我们珍贵的回忆

作为地理人的我们

也会继续用双脚丈量大地,一往无前



第二节

地理,如何改变我们?


回忆起在外伶仃岛的考察之旅

在辽阔的海洋旁

在敲击的浪声中

感知郭老师与我们交流的大格局情怀


而在郭老师的这一课中

我们同样能够感知地理与大格局的交织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45.jpg

我们的最后一课

与都德的《最后一课》不相似却有些类似

我们虽没有战火纷飞

但也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结合目前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

郭老师从3个关键词出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48.jpg

关键词一:感叹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52.jpg

关键词二:庆幸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56.jpg

关键词三:感谢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时常感叹

但同时也应庆幸国家实施强有力的防范措施

感谢社会各界与老师们在背后辛苦付出

而我们也应怀着感恩的心继续努力前行


地理如何改变我们?

让我们走进生活感受地理

种族歧视背后的地理问题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459.jpg

种族歧视

不仅仅只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其实它应该也是一个地理问题

也需要我们从地理视角去看待这种现象


种族歧视背后的地理问题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502.jpg

现在世界上存在多个种族聚集生活在一起

但彼此之间有限的来往

其实是人类在不断的地理迁移中融合、产生差异

人类在不断的交融

但是差异性依旧存在


种族歧视背后的地理问题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505.jpg

目前许多人缺乏一种地理视角去看待种族歧视

从而忽略由于地理区域差异带来的

环境、人种、文化差异

从而无法很好地应对这种差异


大家要能够领会到地理学的基本哲学与认知

这种基本认知是对于地理区域产生的差异

我们要充分尊重与尽可能地认同差异,求同存异


选择性农业景观VS多样性植物景观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508.jpg

从时空来看

从多样性植物景观到选择性农业景观

是农业发展演变的结果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511.jpg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514.jpg

然而

整齐划一的农作物在长时间的作用下

加大消耗土壤中的有机质与土壤物

从而导致土壤原本的肥力下降


而我们只能无奈的接受

由于化肥大量的使用、农药大量使用

带来农作物品质的下降

以及土壤与水环境的破坏

甚至造成一定的恶循环


选择性农业景观VS多样性植物景观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518.jpg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

目前科学家们采用间作套种的方式

是否为植物的差异性的回归?

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思考

城乡发展差距的变化改变了“我们”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521.jpg

城乡发展差距日渐缩小

逐渐提升“我们”对于家乡的认同感

也逐渐影响“我们”对于未来的选择


城乡发展差距的变化改变了“我们”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524.jpg



老师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01230224527.jpg

敲黑板!

1.承认区域差异的存在,求同存异

2.对于师范班的同学:

“不要纠结有的学生学得好,学得不好,

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发现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

3.对于地理科学类专业的同学而言:

“无论是做规划还是做设计,

一定都要尊重自然界原本存在的空间差异,

不要轻易改变一个地区原本就有的样子,

尤其是自然空间的样子”

消除差异,是要付出不同寻常的代价


地理,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态度!


作为地理人的我们

无论在遇见什么问题时

多尝试运用地理的态度进行思虑

也许能够以更为开阔与客观的视角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生活无处不地理

从小浩老师的课中

我们重新探索大自然的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块岩石

背后的地理故事


从郭老师的课中

我们认识到

从地理学科汲取地理态度与视角来思考问题


生活无处不地理

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索

未来的我们仍需

如老师对我们的叮嘱一般

保持一直学习的热情

脚踏实地用心走好每一步


不舍得下课

本周三,特别毕业课的最后一课

也要准时上课哟


图文 | 地理科学学院2016级

编辑 | 顾珊珊  陈震寰

执行编辑|地理科学学院深度编辑部江宣萱

审核 | 何雪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