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开解南海诸岛史地奥秘的钥匙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新闻2021-01-22 11:38:48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一串开解南海诸岛史地奥秘的钥匙
——刘南威教授新著简介
2020年8月初,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南威教授的新著《中国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论集》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隆重出版。该书的面世,为了解、研究南海及其众多岛屿,捍卫中国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主权,提供了许多可靠、强有力的珍贵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刘南威教授对于南海诸岛的研究,功力深厚,堪称业界翘楚。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他便和广东地理学界的几位学者,共同接受商务印书馆的委托,赴西沙群岛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整理南海诸岛的相关资料,供有关部门参考。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他充分发挥工作、生活在南海之滨——广州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南海诸岛作为他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积极投身于南海诸岛的研究活动。1979年11月,他应邀参加了厦门大学召开的“南海诸岛专题会议”,1980—1982年4月应邀参加解放后的第一次南海诸岛地名的普查全过程,1982年5月被特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南海诸岛地名审查会议,1990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南海诸岛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等有关南海诸岛主权的学术会议,2013年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更路簿)及南海诸岛土地名的文化解读》。从1970年至今的50年间,刘南威教授先后出版南海诸岛研究著作6部,论文约30篇。
《中国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论集》一书,是在上述论著中选取具有新认识、新观点、新资料、新发现、新提法、新概念等“六新”的较有代表性的14篇作品结集而成。其中最早的论文发表于1975年,最迟发表于2018年,相当部分篇目是刘教授退休以后、甚至是将近90高龄之际所作,先生过人的勤奋和毅力,对学术研究的孜孜不倦,学术生命的长盛不衰,令人叹服。该书涵盖了南海诸岛的生成、地理环境及其命名等几方面的内容。
一、南海诸岛的生成及其地理环境
新著涉及南海诸岛的生成及其地理环境方面的内容共4篇。其中,《中国的南海诸岛》一文指出南海诸岛是美丽富饶的宝岛,其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事实,不仅载诸史册,而且在主要岛屿上保留有大量中国人民活动的历史见证。事实证明,南海诸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和最早行使政权的属地,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南海诸岛的生成——珊瑚礁构成的南海诸岛》一文详述了造礁石珊瑚的生存条件及其营造南海诸岛的过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南海诸岛的构成提供了教材式的范本。《优越的热带海洋环境》一文认为,南海诸岛的区位条件和海陆热力差异决定了其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表层单一的海区环境使得其海洋水文条件稳定,这种稳定的水文条件及其本身拥有的海洋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使得其具有极大的开发潜能。《散布南海腹心的四沙群岛》对位置最北的东沙群岛、东七西八的西沙群岛、隐伏水中的中沙群岛和远处南疆的南沙群岛进行了较为详实的描述,并指出永兴岛受1970年十三号台风影响,沙堤被风浪蚀去一部分,使得永兴岛的面积从南海诸岛最大的1.85km2,缩小为1.6 km2,而面积1.80km2的东沙岛成为南海诸岛面积最大的岛屿;而且该文第一次对主要岛屿使用渔民地名,即俗名,成为南海诸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和最早命名的有力见证。这些文章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访问调查、查阅文献,获取当时最新资料写成的。
二、古代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命名
新著中论及古代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命名的文献有《南海诸岛古地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地貌与琼人俗名》《南海诸岛琼人地名考》《中国南海渔民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命名》。其从地名角度出发,通过考察、分析中国南海诸岛古地名、琼人俗名(土地名或渔民习用名)的历史渊源,以史为据,用大量真实可靠、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证明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洋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固有领土和领海。
如三国康泰在《扶南传》中写道:“涨海中,到珊瑚,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晋代裴渊在《广州记》中记述:“在(东莞)县南五百里,昔有人在海中捕鱼,得珊瑚”。“漲海”即今之南海。刘先生认为,除个别岛礁(高尖石)外,南海诸岛全由珊瑚礁构成。顾名思义,“珊瑚洲”是附着在坚硬“盘石”上的珊瑚向上生长的岛屿,又在东莞县南500里(1里=0.5km)的南海中,当指今南海诸岛。中国人民在晋代以前很久的“昔时”,就已用“珊瑚洲”来泛指南海诸岛,这是全球最早对南海诸岛的科学命名。
又如唐代徐坚等著《初学记》(卷五·石第九)中记载的“石塘、石床”等(《南海诸岛古地名》)。其中“石塘”指环礁,刘先生明确指出环礁是南海诸岛的主要形态,因而“石塘”即系南海诸岛,这也是有关石塘——南海环礁的最早记载。
刘先生搜集、引用了很多诸如此类的珍贵材料,有力地证明了古代中国人最早为南海诸岛命名,从而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这些岛屿并在相关区域活动,为中国拥有南海诸岛及周边海洋的神圣主权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三、民间对南海诸岛的命名
该部分包括《海南(更路簿)解读》《举世无双的海南(更路簿)》《<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告>的历史价值》等3篇文章。其中特别值得推介的是前两篇关于海南《更路簿》的解读文章。
《更路簿》是民间的航海针经书,是帆船时期引导中国海南渔民在西沙、南沙群岛一带从事渔业生产活动以及载有海南渔民对西沙、南沙群岛用方言命名的本子,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民间方言“名录”,于2008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它是一部涉及地名学、南海航海史和南海主权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刘先生对这些本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用力之深、之巨,恐无人能出其右。他从渔民的命名、航海路线、渔业生产等方面入手,获得许多新的发现,也有许多新的解读,充分揭示了自古以来中国渔民在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洋的活动轨迹、历史事实,其对南海诸岛的地名演变和中国对于南海诸岛及周边海洋的主权归属,都作了充分、坚实的论证。
四、中国官方对南海诸岛的命名
该部分包括《南海诸岛地名必需重新审定》《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正式命名》《<中国南海诸岛部分标 准地名>中的渔民习用地名》3篇文章。
刘先生是中国南海诸岛标准地名审定的亲历者,他在这些论文中详细阐述了南海诸岛命名的基本原则、历史意义以及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命名的方式和内容。其中,《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正式命名》一文,还对2020-04-19国家自然资源部、民政部颁布的《中国南海诸岛部分岛礁和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进行了介绍,最值得世人关注。
《中国南海诸岛部分岛礁和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是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第五次命名的最终成果。该文件以官方的形式,规范了南海诸岛的岛礁、海底地理实体等的序号、标准名称(包括汉语拼音)和地理位置等,为中国南海诸岛的主权宣示、岛屿及海洋的经营建设,提供了法定的依据和指南。这些成果,显然也有刘南威教授的一份心血和贡献。
《中国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论集》面世之后,引发了学界的热切关注,许多同行、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前南海形势是美中关注的焦点,是我们研究的海区,您(刘先生)的专著正为我们所需,现代与历史对比,有助于分析变化趋势。”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王颖教授
“尊著《论集》生动细腻,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是捍卫南海诸岛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珍贵文献。”
——科学出版社吴三保编审
“这部《中国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论集》,其国家价值,海南价值毋庸多言。对海南媒体工作而言,先生大作同样益处良多。”
——《海南日报》主任编辑郑彤
“《中国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论集》的公开出版与发行,对于弘扬中国南海海洋文化,维护中国南海海疆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张争胜教授
央广网、人民网-广东频道、南溟网等新媒体分别于2020-09-22、23报道、转载该书的出版消息和评论。
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云刚教授在该书的“序言”中,对刘南威教授的相关研究及其学术追求精神,更是赞不绝口:“先生对于南海诸岛土地名的研究,南海更路簿的研究等功力深厚,无论是研究方法、研究态度还是研究成果本身,都有许多我们当下学人值得学习之处。先生从事南海诸岛史地研究接近50年,至今笔耕不辍,可谓活到老、研究到老的大学者楷模。”这一评价实至名归。刘南威教授生于1931年,是一位年届九十的耄耋老人,但退休以后,老当益壮,老而弥坚,一直笔耕不辍,从不间断学术研究,新著(作)频出,成果累累,令人钦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可谓刘南威教授的真实写照。
自古以来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便是中国的领土和领海。自上世纪 70 年代始,南海风云变幻,潮起潮落,周边个别邻国觊觎中国的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丰富的资源,甚至肆意蚕食中国的领海和岛屿。近几年来,美帝全球战略东移,企图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亦常以“航行自由”之名来南海搅局,从而使南海局势变得紧张、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南威教授《中国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论集》一书的出版,正是适逢其时。该书14篇文章不仅是我们了解、认识南海诸岛历史、地理环境及其相关研究的绝佳读本和文献,更是一串开解南海诸岛史地奥秘的钥匙,是一束掷向敌对势力和屑小狂徒,捍卫和维护中国岛屿及其海洋主权的巨型炸弹,其威力和意义都难以估量。
文字 | 肖玲
审核 | 何雪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