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疫情下的思考(第四期)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新闻2021-02-06 11:08: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疫情时期,我们每个人都为疫情担忧。华师地科的师生们对于“疫情下的地理”和“疫情下的家乡”又有怎样的思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期分享嘉宾:杨光老师
嘉宾介绍: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1803班班主任。从事空间综合人文、地表覆盖产品评估和环境遥感研究。
疫情下的思考
杨光
(华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
疫情突如其来,扰乱了我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作为地理人,我们该做什么?该如何思考?“躺着做贡献”?当然不。
第一,坚定信念与高度自信。
坚定的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拿这次疫情来说,要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阻击战。
第二,照常“营业”才是我们的最大贡献。
师生们要关注动态,特别是关注专业动态。每日各大网站都更新并开放着有关疫情的实时数据,模型易找数据难求,这是我们专业发挥作用的好机会!我们可以静下心来,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出数据背后的原因,为准确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所处什么环境,如果我们都能热爱学习专业知识,善于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国家事业献计献策,说明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地理人。
第三,放眼未来。
疫情终将过去,武汉必然会恢复以往的活力,国民经济的发展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我们更不能因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停止对理想的追求。脚踏实地,放眼未来,加油吧,地理人。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经纬地理·学子思考
疫情下的钱排
曾誉清
2016级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2020年的春节,注定令人难忘。面对这场肆虐的疫情,直到目前为止我的家乡,广东信宜市钱排镇,依然保持着“0”感染记录,能够实现这一成就,全靠有这么一群人,用他们的付出、坚守、爱心与责任为大家筑起一道道防线。
2月7日晚上,我吃完饭在家里看电视,听到街上不断传来动静,我好奇便到窗户看了看,发现每家每户都有人站在家门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东西,再定眼一看,发现不远处有人正在派口罩,于是我也兴冲冲跑到楼下等待着。那一晚集镇街区居民一共收到了约6500只口罩。沿街群众的一片赞许,一户户居民迎出门口,接过干部送来的口罩连声多谢,难抑心中感激喜悦之情。
2月23日,我路过钱排邮政局,发现这里在举办一场名为“政企有爱、返岗有礼”的社会服务活动,为该镇每一名外出务工返岗人员送上一份新春大礼和贴心、优质、安全的出行服务。通过了解知道了这项活动由镇政府联合钱排邮政支局与钱排车队一起举办的,这份出行大礼,是钱排邮政支局免费赠送的为期90天的的新冠肺炎“防疫保险+出行礼包”套装,出行礼包包括防疫口罩、精致水杯、饮用水、糕点、太阳伞等,可谓礼不轻,情意重。车队将有序安全地将每一位外出务工者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
在这次防疫大战中,还有许许多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我仍记得当初钟南山院士提及武汉饱含泪水的双眼,我仍记得“硬核医生”张文宏医生呼吁“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为尊重和保护前线工作者的权利发出“最实在”的呼声,我仍记得从云开大山诞生的共产党员张雄汉,“我是党员,这种时刻我应该在防控疫情中应主动担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家还没有过完年,几经辗转购买防控疫情物资。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必须更加明辨是非,并且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做好科学的普及。而且,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国家,相信中央,做好自己,传播正能量。岁月静好,总有人负重前行,他们是英雄,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人间处处有温暖,静待春暖花开时。
为群众免费发放防疫口罩
疫情之下的春城:空城不空
雷竣超
2017级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2020年的开春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轨迹,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袭击了我们。疫情,封住了本属于春节的笑声与嬉闹,锁住了大家躁动着想要“粗去丸”的心。日常宅家,不断反思。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当大家都聚焦于医疗前线如何英勇抗击疫情时,不能忽略,宅家抗疫的每一个人的默默贡献。
居家防疫的确有效缓解了疫情的进一步传播。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的每一座城市安静下来,成为空城。我所在的昆明,也陷入了沉寂。从最开始的几例感染者,到后来的五十多例,疫情不断严重,连离家1.1公里远的小区都有感染患者。昆明真的变成了空城:
(金马碧鸡坊一个人也没有)
(昆明的街道与交通)
昆明这么空,想必大家肯定都在家里宅着。不过在家待久了,原来是真的难受。从大年初二开始到半个月之后,我只出门取过东西,在家一直在做自己的科研任务。虽然在家妈妈每天都做着各种花样的菜给我吃,但是我还是想念家附近那家晚上十点才开门的烧烤,想念那家火锅店,那家烤肉店,那个汉堡,还有那碗过桥米线差不多过了半个月后,疫情稍微缓减,爸妈会载我在昆明周边走走,去西山或者滇池看看,但是还是不可以下车,只能隔着车窗欣赏昆明这座城市的美丽。曾经可能无数次的抱怨昆明这座城市的拥堵,曾经可能无数次的幻想宅在家里吃喝玩乐,但当我们的梦寐以求真的变成现实的时候,才发现,真的是那么的坐立不安,原来宅在家里独处的乐趣,有一半来自于随时可以外出的自由。
说了这么多,天天宅家,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的:居家防疫,宅家反思,是为了避免与更多的人接触,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避免我们不断被新型冠状病毒击垮。虽然我们不能走上前线去抗击病毒,但我们仍是坚强的后盾,为疫情的早日缓解默默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不是闲来无事,疫情面前,需要加油的不仅是武汉,所有城市都按下了暂停键,喜欢武汉疫情宣传片里说的那句话: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我想,即使昆明这座昔日繁华的城市变作了空城,但是空城不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了更好的未来默默作出努力。
加油,昆明!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疫情下的新疆喀什
艾斯艾提
18级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1月19日我返回家乡喀什,回来之前就把寒假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脑子里不停地徘徊各种美食,要见的亲朋好友,要去玩的地方。刚回来的前几天一切看似很正常,只是通过网络了解武汉的疫情,总是会觉得疫情离新疆很远,觉得应该可以很快的控制住疫情。直到1月23日,新疆确诊首个新冠肺炎患者,新疆立刻进入一级响应:从内地返回新疆的所有人,开始接受隔离。我也不例外,居家隔离20多天,这些日子每天都有医生来测体温,生活所需物资都有社区工作人员帮忙买,他们每天都要挨家挨户去送生活用品,很辛苦。我感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不容易,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一级响应开始,整个新疆开始封锁小区,每个人都待在家里,甚至都不能下楼在小区里走动,生活物资都有为数不多的社区工作人员送到家。但每个人都很配合,我时不时看向窗外,没有一个人在走动,偶尔可以看到医生和社区工作人员,这次的疫情让我感受到全疆各族人民是如此团结,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到一线,也没有办法捐赠医用物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相信党和国家能控制这次疫情,在家积极地等待一个又一个好消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已经连续7天没有新增病例,喀什至今没有出现新冠肺炎病例。
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新疆喀什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喀什叶城县协警巡逻时看到一名小女孩不慎从五楼窗户跌落,他不顾自己安危,跑上前用手接住女孩,经过抢救,协警和女孩都没有生命危险。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体现了人民警察的责任和担当。前些天一段视频流传网络,一位新疆喀什的小伙子,在武汉的医院做安保志愿者,后面又报道出,他是武汉某大学的新疆籍大一新生,本来打算寒假不回家,留在武汉,谁曾想遇到疫情,他就决定为武汉做点事,在医院当志愿者,负责安保工作。最让人感动和骄傲的是新疆援鄂医疗队,其中就有我们喀什的医护人员。白衣天使们日夜守护病人,不仅在身体上让病人恢复,在心理上也对病人极大地帮助,他们在放舱医院教患者跳新疆的视频瞬间刷爆网络,也上了央视,新疆的馕,干果等一批一批救援物资运向武汉。就像新疆医疗队医生所说的,以前在新疆有困难时,内地兄弟省份帮过我们,现在是我们回报他们的时候;虽然新疆离武汉很远,但新疆和武汉的人民的心总是连在一起,我们都是一家人。通过新闻看到患者满嘴笑容,夸我们新疆医疗队,我就因我是新疆人而感到自豪,以前新疆可能对内地同胞的印象不是那么好,正是这些在一线奋战的白天使为我们正名,他们是我们最好的名片。
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赶快结束。让我回到我最爱的华师的怀抱,可能在学校时感觉不到学校的好,离开一个月,不知何时可以返校时,就会想念我的华师。
疫情下的大堡朝鲜族村
刘明明
19级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
印象
有多久没在老家过年?大概十年了,记忆中的新年是火红火红热热闹闹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福字春联抬头见喜随处可见。一万响的鞭炮,绚丽的烟花,从除夕到十五接连不断。一盆瓜子一碟糖,亲戚朋友人来人往,更有踩高跷的二人转,欢欢喜喜的在院子里敲敲打打唱着跳着已经模糊了曲调的歌谣。饺子、馒头、花卷、春饼、 油炸糕,煎炸蒸煮各种味道。十五送霉神,一条火龙从村西点到村东,到大河上点燃篝火,围着篝火大人们期盼着新年的丰收,孩子们滚雪玩闹。
冬天,最是期盼一场大雪,不是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小雪,而是柳絮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盖住大地。而后借着扫雪铲雪的理由用锹堆一个大雪人,用红色的小桶当帽子,捡两节树枝做手臂,石子是眼睛。雪人一堆完就忘到脑后,玩新的花样去了。出门是个大下坡,仅剩薄薄一层雪的路面,有一种特殊的顺滑,坐在姥爷做的雪车上,一下滑到底,是一年中难得的快乐。
现实
2020年的开端并不平静,庚子年的春节是不安稳的。新闻里,每天新增感染人数和疑似病例都让人揪心,每天都有各地的医生前往湖北支援,每天都期待着一个好消息。
在吉林省,远离疫情区的偏远农村。本来这个冬天应该在雪地里到处奔跑,滑雪打闹,而今只能宅在家里。
今年过年,没有了串亲访友精心梳妆打扮,三套睡衣、两件外套撑过正月,一切都以舒适为主。开始还没有封路,一家人浩浩荡荡的排成长队,走到大河,沿着大河一路向下,一路上欢声笑语。小姨夫用旧轮胎做了雪橇,绑在大舅的车上,带着我们在河上乘风破雪,似乎和往日没有什么不同。
封路后,各村之间不准往来,村子里的道路上也没行人,有时各家的院门都不打开。家里囤积了大量的蔬菜,本身也有自家种的土豆、红薯等易存储的粮食。有些人家本来打算过个年就走,没有多少存粮的,向亲朋好友邻居借粮,有的直接步行两个多小时走到县城去买吃的。而这只是开始,到封路的第十几天,商店全部关门,县城里也空了,往来的行人都带着口罩。
从前开玩笑的家里蹲大学也正式上线了,春天一步一步走进,等待花开,等待回校。
疫情下的六盘水
——虽为凉都,此冬不凉
张琳艳
2019级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突如其来的疫情削减了浓浓的年味,削减了川心小区的热闹,却丝毫不减六盘水人的温暖。
路灯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在凉都的夜里灯火依旧温暖明亮;嘈杂的地下商场没了往日令人嫌的叫卖声,倒有些不适应;凉都宫门前少年们练习滑板的身影、爷爷奶奶晨练的身影也少了;水城古镇、明湖湿地、凤池园少了游人,动物们倒是多了几分悠闲……
疫情来势汹汹,政府却在用高效率保护人民。1月20日,疫情真正的被大众所知,口罩脱销、人心惶惶。很快,城市开始陷入寂静。小区封闭,一家一户三日只准一人出门购物;小区电梯日常消毒;贵普硬核宣传,可爱又暖心;贴心的考虑到民众理发需求,招募理发师志愿者进社区为居民理发;通过发放蔬菜的措施宣传防疫;小区大爷不让出门的样子,固执得有些可爱。
在家时刻关注微博,总能让人心情跌宕起伏。黑心商家被罚、无为者免职、民间志愿组织的力量……我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的嫉恶如仇,见到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力,见到了日出。
春风入屠苏时,愿友人之于左右,河畔樱花团锦,从晚霞映波走到银辉流光,从万人空巷走到万家灯火,愿国运昌、家国安。
无数勇敢的人所守护的春暖花开
疫情下的深圳的某角落
赵如雨
2019级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一开始,我兴高采烈地从广州回家,飞快地约上玩伴,对的假期进行了满满当当的安排。当时心里只想:假期里玩什么?看什么电影?妈妈做什么可口的饭菜?
计划很快都被打消了。当时深圳已有2例确诊病例,不敢大意,我先在网上下单五十个口罩,嘱咐家人出门的时候带上口罩。我和妈妈出门去买菜,那时菜市场入口处就有抛售口罩的人了,两块钱一个,一盒五十个。从我们进去到出来,他已经卖掉了两盒。那时候并非所有人戴着口罩,在菜市场,我站在店铺边上等着我妈挑选菜样,目光看向人群,大家也向我投来目光,指向我脸上的口罩。
之后一次出门,是我爸软磨硬泡催我出去。一学期都待在学校里,平时也没什么见面出去玩的时间,爸爸坚持要我同他出去一次。临走前,我强调戴口罩的重要性,爸爸说:“山上空气可新鲜啦怎么会有病毒哩?”走在修筑的山间绿道上,的确没人戴口罩,隔着口罩不能知道空气有多新鲜,只是心想我爸高兴之后,以后别再提出门就好。
二月份初的时候小区正式开始“武装”了。出入人口必须登记,而且小区居住人员限制出入次数。手机进水急着出去看,绕了一圈保安们也都说早上已经出去过一次,不能再放行。
我无比期望疫情拐点的到来。看微博上,最打动的两条:一个是夜晚武汉街头,老爷爷独自在街道上演奏着手风琴,街头昏黄的灯光照在他的沉醉的脸上,“喀秋莎站在金色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来自俄国的酽烈浓郁的风情,纵使再寒冬也能呼唤春天的降临;另外一则是本该喜庆的元宵节在疫情下烟花寥寥,一位外卖小哥骑在电动车上,用手机拍着什么,镜头拉远,原来是天空上绽开的烟花。
我想人类应该都有这样一种能力,在苦难里,在困厄里,永远不放弃对未来美好的向往。所以写下了一首短诗:
在每一个黑暗的日子里期待黎明
在每一个寂静的日子里歌唱未来
为你 千千万万遍
春天啊,早日到来吧。
疫情下的花城广州
林子睿
2019级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春生夏长季,别样花城同样花。碧空兰花紫,檀香山栀酥。
本应春来赏游时,昔日繁城行人稀。君问何至此?鄂疫笼雾九州横。
战疫全民动,静待家中事无成?弈险平有道,笔柔刚无心。
家中亦有天与地,焉愁一人无乐致。汝看逆行军,热血定能扭乾坤。
疫情仍未结束
请耐心等待
亦盼春暖花开,你我都平安归来
图文来源 | 杨光老师、曾誉清、雷竣超、艾斯艾提、刘明明、张琳艳、赵如雨、林子睿
责任编辑 | 雷钦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