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202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通知公告2021-12-31 15:56:52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1. 专业定位
本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3年8月成立的勷勤大学博地学系,自1950年代起在国内地理学界就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1982年获批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批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以首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 和“第四纪研究功勋科学家”获得者曾昭璇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周尚哲、卓正大教授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地理学家,在丹霞地貌、珠三角发育、南海诸岛、台湾地理等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为地理学科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本专业立足华南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区域的自然地理与环境生态变化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不同区域环境演变、生态系统响应和未来发展情景模拟等前沿问题,既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又颇具学科研究特色。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自然地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多学科综合发展为指向,培养具备地理科学整体思维、重点掌握自然地理研究方法,同时具有较完备的地貌学、水文学、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学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可以在市政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防害减灾、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具备团队协作、敬业爱岗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并为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输送高层次优秀人才。将在未来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环境和生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环南海区域国土开发与整治、自然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等做出积极贡献。
3. 培养规格
(1)毕业要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习、审思、创新、自主、合作、担当六大素养,形成以下专业素养,使学生能够:
① 掌握全面的、扎实的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最新科技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
② 参与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实践活动,具有独立的自然地理科学研究和野外实践能力,勤奋上进、吃苦耐劳、扎实肯干。
③ 了解人文地理学及城乡规划学的基本分析、研究方法,熟悉国土规划、区域规划与治理、城乡发展研究和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④ 掌握基本的测量技术、规划制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分析技术等,能操作使用基本的工具、设备和软件进行自然环境变化研究工作。
⑤ 学习相关专业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学会科学图表的制作、方案及文本的编制。
⑥ 针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和自然地理学范式,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探索,在不同时空尺度的给予科学解释。
⑦ 能够有效管理时间,养成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⑧ 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开展工作。
⑨ 具有较全面的自然与人文科学素养,和敬业爱岗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⑩ 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⑪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全面提高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2)学制、毕业学分、毕业小时与授予学位类型
学制: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毕业学分与小时:正式课程160 学分+非正式课程40小时。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4. 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
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与水资源、植物与动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态学基础、资源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综合自然地理学
课程结构比例表
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5. 师资队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系现有教师23人,100%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70%以上的专任教师有海外学习和进修经历。教授8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国家优青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
6. 教学条件
基础实验室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遥感实验室
测量学实验室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地球空间信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江西庐山植物园理科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
鄂尔多斯地质地貌省级实践基地
雷州半岛省级实践教学基地
广东新蚁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校级实践教学基地
江门城市规划协会校级实践教学基地
广东翼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级实践教学基地
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广东省天文学普及教育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广东省三维地理环境虚拟仿真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科研机构及学科平台
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智慧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自然资源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智慧国土与旅游发展交叉平台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智慧国土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地理行为与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旅游研究所
区域与城镇规划研究中心
港澳地理研究室
旅游规划乙级资质
土地规划甲级资质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1年经学校规划论证,在充分整合学院自然地理学实验室、流水地貌实验室、天文观测台、地面天气观测站、GIS实验室、城乡规划综合实验室、粒度分析实验室、元素分析实验室和第四纪年代学实验室等9大实验室系列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华南师范大学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5月,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9月,该中心又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306m2,已经形成了4大实验教学平台:地理环境实验教学平台、地理信息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和基础教育实验教学平台。
近年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科研工作。近五年来,中心成员共承担了86项教学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级27项,省部级项目32项;发表了360篇教学科研论文;获得国家级教学奖励3项,省级教学奖励4项,校级5项;承担教学研究课题31项,其中省部级教研项目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2篇;获得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教材4部,其中国家级立项教材两部和自编7个综设性实验指导材料。
本中心经过长期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南粤优秀教师等大批杰出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才。
广东省地球空间信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地球空间信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托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等4个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教育,建设起步于2015年,2018年通过省教育厅评估认定。
中心由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组成,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下设GNSS实验室、GIS实验室、三维地理环境虚拟仿真实验室、天文观测台、元素分析实验室、自然地理实验室、粒度分析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气象站等共计9个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有:江西庐山植物园理科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鄂尔多斯地质地貌省级实践基地、雷州半岛省级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环境与信息科学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及企事业单位实践基地29家。
校内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实验用房面积2331m2,校外实践基地供学生使用的室内场地规模约3000m2。中心拥有三维地理环境虚拟仿真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热释/光释光仪、光谱分析仪、总有机碳/总氮分析仪、粒度分析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及软件共计1689台套,设备原值达1837万元,设备完好率100%。
中心在“应用先进实验教学理念,构建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理念以及“以能力建设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逐步建设高水平的省级地球空间信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广东省天文学普及教育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本基地位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七楼,距离地面约30米,天文台包括有RT-II型折射式天文望远镜一台,属于固定式天文望远镜,物镜直径220mm,焦距2400mm。本望远镜安装于2005年,具有自动寻星和跟踪功能,通过望远镜的控制台,可以寻找太阳系内包括太阳、月球,以及除地球之外的其它行星,而对于恒星,则提供了多种寻星方式,包括,按恒星的中文名、西文名、SAO全星表、双星、变星、深空星体(梅氏星表)方式寻星。
望远镜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的星图软件SkyMap Pro控制望远镜,实现模拟星空下的寻星,可在部分程度上取代当前较多使用的模拟星空环境,而且比后者具有更直观的感受和了解。
本望远镜具备与数码相机的接口,可以把数码相机安装在望远镜的目镜端,通过相机屏幕观察天体,调整好观测角度后,可以对观测的天体进行拍照。
更难得可贵的是,学院拥有珍贵的在广东发现的梅县陨铁和阳江陨石标本,其中陨铁标本重达300多公斤,在广东省首屈一指。它们都是与天文学密切相关的实物,在天文学知识的普及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天文台
折射式天文望远镜
广东省三维地理环境虚拟仿真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广东省三维地理环境虚拟仿真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下简称“科普基地”)于2016年12月份获得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批准建设,依托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维地理环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位于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行政办公楼,是一家面向广东省内广大中小学生、大学新生的关于地理知识的科技教育基地。本科普基地的亮点是借助虚拟仿真手段从宏观上重塑地理事物或现象,从而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并加以原理解说使得中小学生更容易认识和理解自然现象。这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直接、系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内部、外部情况,地球运转规律,认识我们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消除神秘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截至2021年12月份,已有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广园路小学、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天河区华景小学、体育东路小学等单位的学生超过500人次通过虚拟仿真的方式来体验、感受和学习地理科普知识。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科研机构及学科平台
广东省智慧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智慧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12月,是以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阿尔法软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建立起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基地。实验室位于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行政办公楼,主要由国土空间规划实验室、空间综合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模拟与公共政策实验室、人地协同遥感观测实验室、时空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三维地理环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6个中心室组成。
本中心的功能定位是:实现在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智慧化自然资源监测与管理新模式,通过星机地立体对地观测集成技术研发,以及面向智慧土地利用的政策模拟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构建,实现智慧的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格局,实现岭南土地文化资源的科学化开发和保护,最终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成国内先进、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广东省自然资源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华南师范大学)
中心由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牵头,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地理研究所共同参与于2019年获得批准建设,以解决社会民生科技问题为导向,聚焦自然资源行业发展重大需求,推动科技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一个自然资源领域研发应用基地,最终形成为自然资源业务职能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决策服务的能力。
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
“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是自然资源部于2021年7月批准公布建设的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主管,以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为依托单位,我校、中山大学以及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针域,以具有华南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域特点的“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华南地区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沿海地聚焦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的监测与治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期取得自然资源监测、评估与优化的系列成果,建成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为一体、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国内领先的综合性自然资源监测领域的研究高地和决策咨询中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