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精彩的地理课,慕了!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新闻2022-11-03 08:44:36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第十大赛届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
(地理组)决赛圆满落幕
比赛简介
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技能大赛是广东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师范生技能展现舞台。今年共有来自8所高校的25名选手在决赛现场同台竞技、大放异彩。
比赛回顾
25名选手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场,分别进行3分钟的说课、12分钟的模拟授课以及3分钟的评委提问。大赛筹备组专门为选手们准备了8名模拟学生,配合选手们的课堂互动,完成了一场又一场生动有趣的模拟课堂。
评委们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选手们的表现作出专业评审,并根据选手们的教学进行相关提问。面对评委们的提问,选手们毫不怯场,沉着冷静回答问题,体现了良好的学科素养。本次大赛将产生5名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选手们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交出了一份又一份满意的答卷。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作为第十届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地理组)承办单位,学院学生会、信息中心具体协助赛事工作的组织,身穿志愿服热心服务赛事的志愿者们也是赛事的一道靓丽风景。
赛后采访
选手代表采访
赛后,我们对选手代表进行了采访,
来听听他们的心得体会吧!
华南师范大学林雅婷:
比赛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个展现个人特色的舞台。“人课合一”这是我的指导老师陈淳老师在选题之初就向我强调的,因此,我在案例的选择、教法的运用、语言表述的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设计。最终才得以让我在比赛时忘掉紧张情绪,沉浸于课堂,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课堂情境。
回望这一路,心中最多的还是感恩。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指导老师们这几个月来专业严谨、细致入微的指导:大到教学逻辑的调整,小到PPT图名与标点符号的修改; 离不开师兄师姐慷慨地提出修改建议、分享经验;离不开师弟师妹抽出课余时间帮忙听课磨课。 因此,这份荣誉不只属于个人,更属于备战省赛的整个团队。当然,我收获的不只是一纸成绩,更是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姿教态等等方面的自我成长。
最后,我在此鼓励师弟师妹们积极报名省赛,珍惜每一个能够展现自我的舞台,以赛促学,收获成长!
华南师范大学林雅婷
华南师范大学杨嘉燕:
非常感谢曾玮老师、郭程轩老师、陈淳老师、蒋连飞老师多次和我们一同磨课,细心到字句斟酌,带我们梳理清楚教学逻辑,给我们很多启发。这次省赛让我对自己想要成为的“教师模样”、想要打造的“我的课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引导着我去摸索、反思:怎么去构建出符合学情的、自然的“知识生成过程”? 怎么真正实现教学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任务化? 在生活中也要注意积累相关素材,将生活素材与教学相联系,进而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
华南师范大学杨嘉燕
岭南师范学院蔡依淳:
这次大赛作为我本科生阶段的最后一次比赛,在备赛、实习和备考三件事情同时进行,忙的不可开交时,有黄日辉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我的家人、同学和老师们的鼓励支持,这趟旅程能有大家的相伴,我感到无比的幸运和幸福。
备赛的过程很辛苦,我已记不清教学设计和课件做了多少次修改,对着微格教室的镜子练了多少次教态,但好在比赛结果是令人满意开心的。 决赛当天,我的顺序排在第三位,在候场室准备时很紧张,脑袋里闪现的不是说课稿就是与学生要怎么互动。 但当我真正站上讲台那一刻,我学会了享受其中,自信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动作很快吸引了学生融入,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比赛内容。 整个过程虽略有惊慌,但也顺利完成比赛所有流程,对最后的回答评委提问环节有些许遗憾,但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还需更多地磨砺和沉淀。
“当局者迷”,在本次备赛过程中我难以发现自身的局限和问题,每一次改完课件和教学设计后都感觉完美无瑕。然而,当我真正试着展示效果,走出自己的世界,与老师、同学们交流时,总能收获到比我想象的还要多得多的宝贵经验和建议。我相信这些经验、经历它们不会被消磨,只流淌于瞬间。它们是岁月的馈赠,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能让我一直向阳生长。
岭南师范学院蔡依淳
华南师范大学郭雨佩:
在我看来,省赛是一场拉锯战、持久战,长达三个月的备赛过程考验的是选手的心态与意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经历老师的否定与自我的否定,我们会陷入迷茫与困惑,但当我们有勇气直面问题且决心改变的时候,机会已悄然降临。
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成长经历!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老师提醒我不能摆事实讲事实,而是要将知识的生产过程给学生。因此,在修改我的课例时,我会特别注意用问题链贯穿教学过程,设置一环扣一环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打造属于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次比赛转变了我的教学理念,让我意识到想要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将成为我未来教学生涯中的立足点与指向标!
华南师范大学郭雨佩
广州大学方伊凰:
非常荣幸能作为广州大学地理学科组的选手参加本次师范技能大赛,我选取的是新教材人教地理2第二章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从构思、备课、改课、磨课、试课,到再磨课、改课、试课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我受益匪浅。
备课的过程中,两位指导老师反复强调:“从宏观角度看围龙屋群所在的乡村景观,而不是盯着围龙屋本身的建筑特点不放。 ”也是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大尺度的乡村景观,后逐渐把尺度缩小到围龙屋群,探究其蕴含的客家迁移文化与儒家传统文化内涵,还有山间盆地平面扩张的景观特点。 不断在磨课的过程中调整思路,让教学的环节、逻辑更加流畅。
我认为文化重在感悟,要通过具体情境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感知抽象的地域文化。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乡村景观的解读,理解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挖掘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地理原因,而不应仅仅将眼光停留在景观上,光顾着剖析景观本身的特点。另外,要注意课堂重点的把握,课题是“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重心在于“地域文化”,即乡村景观是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其他共性的部分简要介绍即可,所谓“贵精不贵多”。 同时,要提前做好课堂预设,揣摩学生的思考方式,提问之前做足铺垫,学生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虽然备课的过程有时会因为思路卡壳而不知所措,但守得云开见月明,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我也非常感谢指导老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没有老师的指点,就没有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份课例。
省赛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宝贵平台,只要我们能抓住机会不断改进,淡定从容足够自信,就能赛出自我,赛出精彩!
广州大学方伊凰
指导老师采访
选手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
赛后我们邀请了几位指导老师接受采访,
指导老师们有话说:
陈淳老师:
经过多次的集体磨课,选手们对讲课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但她们一直谦虚的听取团队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每一次磨课都在努力的更新内容和超越自我,因此比赛的表现肯定是最棒的。 她们不是在表演,而是把比赛当成课堂,动态的,真实的课堂,与学生一起呈现了精彩的15分钟。
这次比赛从报名到决赛历经了4个月,选手们经历了报名时的纠结和报名后的压力,经历了初赛的选拔,与指导老师探讨选题,以及一遍遍的修改教学设计,再到最后几近凤凰涅槃般的磨课,选手们所得到的远超于决赛获得的奖项。 当她们回望四个月,首先应该是感谢自己的选择,勇敢地接受大赛的挑战,让自己有了一个更客观更全面认识自己教学技能的机会; 其次是选手们的坚持,在修改教学设计以及磨课的过程中、甚至有时是让她们打破原有从头再来的过程中,这份坚持让她们对中学地理课堂多了一份敬畏,也自然的收获了成功;最后,她们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能感受到学院以及团队的温暖,明白“独行快,众行远”,团队成员之间坦诚地、毫无保留地提出意见和分享资源,成就了在比赛现场更好的自己!
正如评委所言:以赛促练,以赛促长,超越输赢,收获成长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吧,或许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或强化的一些好的品质,或许是发现自己拥有更多的可能性。相信在以后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她们自己会悟到,自己会知道。
蒋连飞老师:
通过这次比赛,强化了学生的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与教育基本理论,磨练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提升了教学实践水平,进一步坚定了学生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
通过本次比赛,学生能够根据比赛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优势与不足,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成为一名卓越的创新型地理教师而不断努力。
对于下一届参赛的同学们,首先要打好基础,具备坚实的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与教育基本理论;其次,在平常的学习中,注重教学基本功的锻炼,认真练习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最后关注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前沿理念,注重教学方式与时俱进,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期待在明年看到更优秀的你
我们明年再见!
图片丨地理科学学院信息中心关智心、
江杨杨、朱黄欣、李徐、李欣益
文字丨各位指导老师、参赛选手
地理科学学院学生会联络发展部唐雨萱
初审丨江涌芝
复审丨何雪梅
终审丨黄荣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