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故事会 | 忆往昔 华师校园乐无边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新闻2023-10-09 23:01: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九十华章续新篇,九十匠心铸未来。在华南师范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地理科学学院开展“忆往昔,共成长”校庆主题活动,征集了部分校友们在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科学学院求学的宝贵故事及图文影像。

回望过往岁月,重拾美好回忆,坚定未来之路。再次感谢校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诚邀更多校友分享那些年的点点滴滴……

回忆一

1978

在我的生涯中,有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就是而立之年能到华南师范学院(后改为华南师范大学)学习。文革之后恢复高考第二年,我报名参加高考,高考成绩超过当年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当年录取分数线是:重点大学350分,本科院校320分,大专院校270分),因为当时有规定教师只能报师范类,我的志愿只能填报华南师范学院,最终被地理系录取。一九七八年秋,我带着高考胜利的的喜悦与考上华师的荣耀,高高兴兴的来华南师范学院报到。因为能进到华师学习,高兴喜悦之余,我写诗一首《华师校园乐无边》:

华师校园乐无边

1978年秋

一九七八入华园,山区学子感新鲜。

而立之年圆美梦,老三届生逢春天。

教师精心育桃李,同学互助过难关。

华师校园真美丽,园丁摇篮乐无边。

华南师范学院位于广州市东郊石牌岗顶,南面相隔一条马路就是暨南大学,当时第一军医大学也在暨南大学校区里面,后来才搬迁到沙河。华师校园北面有广东农科院,五山地区有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东面有民族学院,西北面有广东工业学校,……这里确实是一个完整的大中专集中区。

当时,广州城区东部边缘在东山口、杨箕村一带,华师校园周围属于东郊田园特色,道路两边是稻田或者菜园,充满着浓浓的乡情味。华师后门以外是菜地;华师北面的铁路两边有水稻田,也有菜地。浓郁的田园特色,给生活增添无限的情趣。

来到华师,感觉一切都那么新鲜,又那么神秘和令人向往。高大的教学大楼很雄伟,教室很舒适、宿舍很温暖,还有优美的庭院、宽阔的广场,公园、人工湖、林荫大道,花草树木,无不叫人陶醉!身在华师校园,感到无比幸福,同时充满遐想。1978年的高考对于我来说,是迟到的春天——高中毕业后苦苦等待十年,经过自己的努力,梦想终于实现,心里无比高兴,我的心情难以形容,有感而发写出《迟到的春天》。

迟到的春天

1978年秋

步入华园添激情,参差不齐竞争春。

迟到春天终来到,多年苦盼梦成真。

而立之年得进取,继续努力步不停。

勤奋学习争分秒,学好本领勤耕耘。

1978年我刚好32岁(虚岁),当时就有16岁的同学与我同班学习,年龄相差悬殊。因为在文革期间学制缩短了,小学五年制,初中、高中都是二年制(九年一贯制),学童从7岁开始读书到高中毕业刚好是16岁,参加全国高考有幸考上大学,也就是16岁进入大学学习。当时每一所大专院校都有相当一部分像我这样的“老三届”大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少年大学生,每一所大专院校也都有年龄参差不齐的状况,每一所大专院校也都有年轻教师给年纪较大的大学生上课的现象,这也是那个特定年代大学校园的一种特色。

在那个年代交通还不发达,从信宜坐班车到广州也不容易。在县城东镇早上6点上车,开车后不停的跑,路上不塞车(那时很少塞车现象),要18点才能到广州汽车站,到石牌华师就已经是19点多。400多公里路程足足要十几小时,中间经历两个渡口,一个是肇庆渡口(跨越西江),另一个是马房渡口(跨越北江),每一个渡口都排着汽车的长龙,在客车优先的情况下,每个渡口要耽误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是下客上船,到对岸旅客上车,有些旅客不注意还会找不到自己坐的车,司机要检查人数,所有旅客上车以后才能开车。一整天,汽车要停下来吃饭,一般四十分钟左右。如果从老家新堡坐车,几经周转,就得中途住宿;我曾经好几次返校途中经历三天才到达广州。所以,求学的路也不容易。

每当我们坐的客车,看到羊城八景中的双桥烟雨,那是指珠江大桥及大坦沙岛,心情就很激动,一路的辛苦很快就会烟消云散,迎来的是美丽的广州城区。汽车在城中的道路缓慢的通行,最后进入广东省汽车客运总站。汽车总站就在广州火车站旁边,后来搬迁了,火车客运站依然屹立。广州火车站在当时那个年代,显得很雄伟,特别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巨幅标语令人振奋,令人赞赏。

进到华师,我也渐渐清楚,学习并不痛苦,学无所得才是痛苦的,人们往往混淆这一点。学习让我们得以探索更多未知的疆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与格局,从而不会轻易被当下的挫折束缚住、局限住。进到华师使我认识到,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这里聚集着众多学者和专家,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熟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在这些良师的指导下,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严格的科学训练,我们可以系统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接近学科前沿,提高专业能力尤其是专业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耳濡目染还能从这些良师那里学到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风,接受人格的熏陶。

后来,我更深入了解,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这里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摇篮,是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熏陶的园地。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操守,建设精神文明,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我们可以在大学里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广泛汲取各种新的思想和人们创造的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和国家为大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是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尽快成长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做一个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合格的园丁。胜利从来不是奇迹,而是拼尽全力去争取。只要不放弃前行,不放弃拼搏,脚下的道路一定会延伸。遵守规则,脚踏实地,用自己的言行,将正能量传递。用自己的实力,为前途照明!我用不出更多更好的语言表达我的心情,这些就算是我进入华师的一点感想吧!

无论如何,我在华师的四年学习生活正式开始了。

文字 | 1978年 地理系 陈强徽

初审 | 柯炜妍

复审 | 何雪梅

终审 | 黄荣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