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粤港澳地理实践力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在韶关丹霞山成功举办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新闻2024-12-08 19:29: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近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韶关市丹霞科普研学实践中心承办,澳门地理暨教育研究会、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协办的“2024年粤港澳地理实践力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于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成功举行。来自粤港澳三地地理基础教育领域的120多名代表齐聚丹霞山,共同探索地理实践力教育在粤港澳区域协同发展之路,为大湾区地理教育事业的进步凝聚智慧与力量。
会议开幕,共话发展蓝图
11月29日晚,研讨会在丹霞山博物馆活动中心隆重开幕,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李鹏主持开幕式。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伟民、澳门地理暨教育研究会会长孙呈祥、香港丽泽中学校长李潔明亲临现场并致辞。
王伟民书记着重指出,此次会议对于推动大湾区地理教育协同发展意义非凡,是整合三地资源、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契机;
孙呈祥会长、李潔明校长则热切期待三地借此平台,深化合作交流,实现地理教育的创新发展与共同进步。
专家引领,分享前沿成果
大会报告环节,数位学界精英依次登台,带来了精彩的学术盛宴。
北京师范大学知行书院书记、执行院长、教授黄伟主持大会报告。
李鹏教授深入阐释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实践力教育的协同发展模式与实践经验;
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昉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丹霞山研学实践的发展模式与宝贵经验,展示了自然景观与地理教育融合的成功范例;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翁时秀以生动的讲述,回顾“中国丹霞”联合申遗的历程,深刻剖析其在地理研究、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让参会者领略到地理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研究员于明杰详细讲解了丹霞山地质地貌与生物多样性地理考察路线。
实地考察,践行地理教育
11月30日,会议组织了充实的野外考察活动。上午,参会人员分别沿着A、B两条线路展开深入考察。
A线考察团队在于明杰带领下,对阳元石、晒布崖等地的地质地貌进行细致考察,探究其地质成因与演变过程;
B线考察团队在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徐颂军指导下,前往翔龙湖等地,探究植物与生物多样性,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
下午,全体参会人员集体考察锦石岩寺,并攀登长老峰,在欣赏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同时,深化对地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理解。
分组研讨,促进交流创新
12月1日,分组报告在丹霞山博物馆自然学校和多媒体厅同步进行,涵盖地理教学多个关键领域。分组报告由澳门地理暨教育研究会孙呈祥、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文远金、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乐淮辉和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张传玉共同主持,来自香港丽泽中学、澳门地理暨教育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第六中学、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弘知高中、广州市花都区第一中学、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汕头市第四中学、汕头市潮阳一中光明学校、河源中学、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附属雅正学校、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中学、汕头市澄海中学、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实验学校等学校的报告人进行了20个精彩纷呈的报告。来自中山市教研员焉南、东莞市教研员李宏定、澳门聖羅撒女子中學梁咏斯、澳门慈幼中學的霍俊亨、澳門工聯職業技術中學溫綺妍、广州市增城区教研员邓带、广州市天河区教研员蒲杨婕、花都区教研员朱桂平、广州市黄埔区教研员刘媛、深圳市第三中学的庄惠芬、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的李晓军等名师对报告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并与参会人员进行现场交流。
A 组由澳门地理暨教育研究会会长孙呈祥主持。
B 组由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的文远金主持。
C 组由来自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乐淮辉主持。
D 组由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张传玉主持。
每组报告后,参会人员积极互动,分享各自见解,评议人进行了专业点评,并为报告人颁发证书。
下午,参会人员在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胡列箭老师指导下,前往韶关马坝人遗址考察,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丰富地理教育内涵。
此次研讨会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地理教育工作者构筑了基于地理实践力的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大湾区地理实践力教育协同发展。通过专题研讨、实地考察,和经验分享,推动大湾区基础地理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为基础地理教育改革注入新活力。
文记:符贵瑜
摄记:陈岩松 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