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院师生参加第七届全国定量遥感论坛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新闻2025-07-11 19:01: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由李小文院士倡导并发起,首届论坛于2007年举办,自2017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七届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于2025年7月3日至6日在吉林长春举办,针对定量遥感理论、技术、工程及应用等领域,交流最新进展,研讨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学科发展和产学研融合创新。
大会主会场
此次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以“定量遥感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定量遥感专业委员会、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吉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同承办,共设置了43个分论坛,10个学生快闪以及海报展板区。该论坛从2007年第一届80人规模,发展到如今共计约300多所来自求全国各地的机构,1800余人参与,共同探讨交流最新研究进展。
学术汇报
华南师范大学付迎春老师及其博士研究生劳植楠参加了此次会议。付迎春老师作为分论坛“森林碳汇与火灾遥感”的共同召集人,在该论坛作了题为“多源遥感协同的森林生物量连续预测方法及其迁移能力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阐述了两个科学问题,多云雨地区光学与激光LiDAR遥感协同机理和生物量碳汇动态的闭合问题,分享了团队最近在森林和红树林碳汇的研究进展。付迎春老师作为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期刊AE参与了编委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共同讨论了国产期刊的发展推进路径。
付迎春老师主持分会场与学术汇报
博士研究生劳植楠于分论坛“海洋海岸带定量遥感”汇报了团队最近在红树林的研究进展“联合UAV LiDAR和高光谱数据学习云覆盖下分层反射率对LAI扰动响应的红树林LAI估算方法研究”。该报告提出了一个复杂天气下红树林LAI估算框架,通过分离云覆盖与晴空反射率,学习分层反射率随LAI扰动响应机制,进而实现红树林LAI的分层估算。该报告获得了分论坛唯一的“优秀口头报告”奖项。
博士生报告与颁奖现场图
总结
第七届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总结了基础理论发展到大范围应用的发展历程,深刻诠释了定量遥感的核心价值。本次论坛不仅传承了李小文院士的学术交流与科学创新精神,更是对迄今为止各项研究的总结,鼓励了广大科研工作者敢为人先,在遥感科研领域开启新征程。李小文院士曾提到:Our knowledge consists of two parts: what we have known and what we know we don’t know,因此我们要不断深化我们所知道的知识,还要不断了解学习我们还为掌握的知识,参会师生将本次论坛精神和研究进展融入教学科研推动学院人才培育发展。
据悉,为纪念李小文院士80周年,第八届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将于2027年回归北京由北京师范大学承办,期待各位遥感领域的专家再聚北京探讨最新研究进展。
图文:劳植楠
初审:付迎春、徐睿加
复审:鲍锟山
终审:刘云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