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精神永不过时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专题教育2016-03-18 15:54:33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攻关”精神永不过时

向贤彪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攻关”这个词不怎么流行了。遇到困难和问题,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公关”——搞搞关系学,以“软实力”、“巧实力”取代“硬实力”,甚至有人拿“公关”当“攻关”。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当的“公关”作为公共关系的“黏合剂”,有时也是需要的;而“攻关”唤起的是人们的精气神,凝聚的是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的是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对于一个单位来讲,成事需要“公关”,但更要“攻关”。实践证明,“攻关”的力量远远胜于“公关”。在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面前,我们尤其需要攻坚克难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攻关”精神永不过时。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称激情为“内心的神”,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首要的因素就是激情”。做好日常工作,完成好各项任务,需要有激情,攻坚克难更需要有激情。有了对事业的激情,人的潜能就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起来,展现出“龙马精神海鹤姿”。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大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必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但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没有一股子耐心和恒心,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攻关中,我们既要有信心和勇气,又要有耐心和毅力。不畏艰难、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定会战胜困难,采撷到成功的果实。恰如俗语所言:“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攻关不仅需要勇气,还要有智慧。要学会“弹钢琴”,把问题思考研究透,拿出解决的“路线图”,能够一步到位的,就要集中各种力量和资源,下定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为抢占机遇赢得时间和空间。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分清轻重缓急,积极创造条件,且不能急着“上手”,盲目蛮干,造成工作被动。
  上下同欲者胜。当年周总理亲临现场指挥郑州黄河大桥抢险,在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商定具体抢险方案后,脱下外套加入到拉纤的行列。大家一见,齐声喊道:“总理,你不能拉纤啊!”周总理和蔼地说:“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说着招呼大家一起拉纤。随着一声声“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声,倾斜的桥墩终于被拉正了。50多年过去,周总理黄河拉纤的身影依然那么清晰、那么亲切!今天,我们面对困难,仍需要党员干部当先锋、打头阵,当好攻坚克难的表率和能手。在“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声中,挺起的是坚强的脊梁,凝聚的是无坚不摧的力量。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叶剑英元帅充满激情的诗句,蕴含了对攻关精神的赞美,也寄寓了对我们的希冀。无论什么时代,不畏艰险,不怕困难,都是我们开拓前进的动力。



标签:#永不 #精神